新聞中心About Us
首頁 >新聞中心人物|曲格平眼中的環保40年
發布:admin 瀏覽:4471次
摘要:“從1969年算起,我從事環保工作已經接近50年了,50年里樂觀的時間不多,成天愁眉苦臉的。中國的環境狀況很嚴峻,我樂觀不起來?!鼻衿秸f,“不過,黨的十八大以來,環保工作發生了根本變化,做了好多以前想做但做不成的事,我終于可以樂觀了?!?/p>
曲格平眼中的環保40年
改革開放40年,既是中國經濟高歌猛進的40年,也是中國環保山重水復、柳暗花明的40年。
開放之初,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帶來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。1992年小平南巡,重化工業迎來大爆發,環境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。2012年以后,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“新常態”,環保也迎來全面治理的新時代。
自從1982年中國設立正式的國家環保機構以來,環保部門延續著“逢八必升”的歷史。1988年國家環保局從城鄉建設部分離出來,成為獨立的副部級單位,1998年升格為國家環??偩?,2008年升格為國家環保部,2018年又再次升格為國家生態環境部。40年間,國務院組成部門里只有它一直在升級。
40年間,能夠從頭至尾一直參與和關注環保工作的人不多,曲格平就是其中一位。他是中國第一任常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表、第一任國家環保局局長、第一任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,也是中國環保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,被外界稱為“中國環境保護之父”。
過去,他曾經痛心疾首地呼吁,“中國的環境指標從來沒有完成過,經濟計劃年年超額完成,環境保護計劃卻年年完不成?!倍?,他卻說,“中國環保工作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,環境問題終于和經濟發展聯系在一起了?!?/p>
“從1969年算起,我從事環保工作已經接近50年了,50年里樂觀的時間不多,成天愁眉苦臉的。中國的環境狀況很嚴峻,我樂觀不起來?!鼻衿秸f,“不過,黨的十八大以來,環保工作發生了根本變化,做了好多以前想做但做不成的事,我終于可以樂觀了?!?/p>
追憶中國環保的歷史,曲格平覺得有兩位人物影響至深,一位是周恩來總理,沒有他,環保事業起步至少要晚10年;另一位則是習近平總書記,沒有他,環保工作至今還是在“摸著石頭過河”,找不到正確的方向。
環境保護基本國策
1972年6月5日,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,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正在這里召開。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,曲格平也參加并見證了人類首次環境會議的盛況。
參加國際環境會議,這在今天看起來似乎是司空平常的事,但在那個時代卻極不尋常。彼時,國內的極左思潮還在宣揚“社會主義沒有污染”,但實際上,官廳水庫、桂林漓江等地已經出現一些局部、點狀的污染問題。能夠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,討論“社會主義的黑暗面”,甚至可以稱之為一個奇跡。
力排眾議決定參加這次大會的是周恩來總理,1970年,他從一位日本記者那里聽到了關于日本“公害病”的介紹,開始敏感地意識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。在他的指示下,中國派團參加了首次人類環境會議,并于1973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,開啟了中國環保事業的歷史。
“其實,周恩來才是中國環保的開創者和奠基人,中國環保的第一人?!鼻衿秸f。
時間來到1979年,這是一個標志性的年份。從這一年起,中國開始改革開放,經濟發展迎來40年高速增長期。也是在這一年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》正式頒布,標志著環保工作開始邁上法制軌道。
不過,直到1992年,中國經濟仍舊是在探索中前進,環境污染也大都是以局部和點狀污染為主,主要污染源來自鄉村,是鄉鎮企業大發展所帶來的產物。
曲格平印象最深的是治理漓江。1973年,鄧小平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桂林參觀訪問時就發現,漓江沿岸有多處工廠污水直排漓江,環境污染嚴重。1979年1月,國務院批轉《關于桂林風景區污染治理意見的報告》,漓江綜合治理工程正式打響。
“鄧小平當時說了一句話:‘如不解決漓江污染,將功不抵過?!詮V西自治區政府非常重視,開展調查研究,治理了一陣子,可效果不明顯。國務院又派我去調研,我沿著漓江看了一下,發現工廠、造紙廠等都是沿江而建,排污非常方便,漓江的水量又不大,所以污染非常厲害。想來想去,如果不關閉這些工廠,即使采用最好的技術也解決不了污染?!鼻衿秸f。
他把這個想法跟自治區政府進行了溝通,對方聽了直搖頭,都認為把工廠全部關閉是不可能的事情?!肮偎尽弊詈蟊簧蠄蠼o時任國務院財經委副主任李先念,在李先念的支持下,漓江沿岸的37家工廠全部被關停。
“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治理環境污染方面下這樣大的決心?!鼻衿秸f。
不過,在那個階段,環保工作更多的還是建章立制。1979年頒布環保法,1989年又作了修訂,還有各單項法律,如水污染防治法、大氣污染防治法、海洋環境保護法等,構成了初步的環境保護法律框架。
特別是在1983年的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宣布,環境保護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,也是繼計劃生育之后中國的第二項基本國策,把環保工作提到了很高的位置。
可持續發展國家戰略
1992年,是轉折性的一年,中國經濟開始進入20年的飛速發展期,環境狀況也迎來壓力最大的時期。
這一年,小平南巡講話,中國掀起了新一輪的大規模經濟建設,加之80年代鄉鎮企業的無序發展,導致的結果就是環境狀況日益惡化。江河湖泊污水橫流,藍藻大面積爆發;城市里空氣質量變差,呼吸道疾病急劇上升。
尤其是2002年至2012年10年間,重化工業迎來了“黃金十年”,大批鋼鐵、水泥、化工、煤電項目紛紛上馬,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就是“三高”——高污染、高排放、高耗能,致使能源資源全面緊張,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。
“大家都說中國只用30年時間就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發展路,但環保方面我們也只用30年時間就走完了西方100多年的污染路?!鼻衿秸f,“1992年以后重化工業的大發展,使得中國進入了環境壓力最大的時期,現在所有的環境問題都是這一階段積累和產生的?!?/p>
該階段的特征,就是環境污染全面告急,范圍由原來的局部擴展到全國,種類也由單一的水污染增加到水、氣、土,中國的環境狀況亮起了紅燈。
面對這一形勢,環保工作能做的也只是重點治理。代表性的工作就是治理“三河(淮河、海河、遼河)三湖(滇池、太湖、巢湖)一市(北京)一海(渤海)”,其中最典型的是治理淮河。
“50年代淘米洗菜,60年代洗衣灌溉,70年代水質變壞,80年代魚蝦絕代,90年代身心受害?!币皇酌裰{唱出了淮河污染的嚴重。1989年和1994年,淮河先后兩次發生水污染事故,使得安徽、江蘇150萬人出現飲水困難,也促使國務院下定決心治理淮河污染,提出了“在本世紀內讓淮河水變清”的目標。
1994年5月,安徽蚌埠,時任國務委員的宋健代表國務院宣布,淮河污染治理啟動。隨后的4年間,淮河流域關閉了999家小造紙廠,對1139家污染企業完成了污染治理改造。曾經一度,曲格平發現淮河干流一些主要監測斷面的水質已有明顯好轉,有的已經接近了三類水的標準。